台湾国文试题的文化传承取向 唐 俊
台湾国文试题具有鲜明的文化传承取向和很高的应试训练价值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下面笔者仅就21世纪以来的台湾国文试卷,摭采数例,略作评述。
台湾国文试卷在命题导向方面,有着自己鲜明的价值取向,主要是重视文化的传承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。与大陆试卷相比,更凸显“汉语言文学”的民族特质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意识。
1.重视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,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。如下面这两题,在对词语语境义理解能力考查时,提供的语料既有现代交际口语,更多的则是古代诗文名句。
[2004]6.下列文句,“蛾眉”一词为美人之代称的选项是:
A.却嫌脂粉汙颜色,淡扫蛾眉朝至尊
B.六軍不发无奈何,宛转蛾眉马前死
C.懒起画蛾眉,弄妝梳洗迟。照花前后鏡,花面交相映
D.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,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,螓首蛾眉
[2006]19.“斗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量器,也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大小程度。下列文句中的“斗”字,含有“小”或“少”义的选项是:
A.事关重大,请恕我“斗”胆直言
B.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“斗”量
C.盛夏时节,“斗”室里显得酷热难当
D.子贡问曰:今之从政者何如?子曰:噫!“斗”筲之人,何足算也
E.今欲致天下之士,民有上书求见者,辄使诣尚书问其所言,言可采取者,秩以升“斗”之禄,赐以一束之帛
2.重视传统文化传承,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如下面这两题,一题涉及对“儒、道、释”三教的了解,一题体现了对传统伦理道德中有价值部分的弘扬意识。
[2006]8.传统建筑常悬挂楹联,以凸显建筑物主题,增添人文情趣。下列各选项中的楹联,何者与建筑物主题配置不当?
A.松声竹声钟磬声,声声自在;山色水色烟霞色,色色皆空――用于书院
B.真实不虚,大慈悲,度一切苦厄;意识无界,空色相,现五蕴光明――用于观音祠
C.望重南阳,想当年羽扇纶巾,忠贞扶季汉;泽周西蜀,爱此地浣花濯锦,香火拥灵祠――用于诸葛亮祠
D.天下名山僧占多,也该留一二奇峰,栖吾道友;世间好语佛说尽,谁识得五千妙论,出我仙师――用于道观
[2007]20.古人论孝道的言论很多,如敬养父母、先意承志等。除了事亲之外,宝爱自身也是尽孝之道,下列文字,符合宝爱自身之孝的选项是:
A.孝子不登高,不履危(《大戴礼记•曾子本孝》)
B.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(《论语•里仁》)
C.事父母几谏,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(《论语•里仁》)
D.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(《孝经•开宗明义章》)
E.孝子之事亲也,居则致其敬,养则致其乐,病则致其忧,丧则致其哀,祭则致其严
(《孝经•纪孝行章》)
3.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,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。如下面这题,将对古典诗歌的鉴赏与国画的品味结合起来,别具一格。
[2007]11.1959 年,潘天寿画了一幅《诚斋诗意》(如附图)[图略——引者]。诚斋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别号,下列杨万里所作七绝符合画境的选项是:
A.《诚斋》:浯溪见了紫岩回,独笑春风尽放怀。谩向世人谈昨梦,便来唤我作诚斋
B.《小池》: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。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
C.《晓坐荷桥》:四叶青苹点绿池,千重翠盖护红衣。蜻蜓空裏元无见,只见波间仰面飞
D.《秋凉晚步》:秋气堪悲未必然,轻寒政是可人天。绿池落尽红蕖却,荷叶犹开最小钱
4.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,考查都提供或设计交际情境或语境。如下面这题,涉及到成语和字形的掌握情况,但是避免了大陆某些试卷成语和字形考查题脱离实际的繁难倾向。
[2007]2.下列文句中,完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∶
A.老唐误信友人劝说,导致投资失败,如今已到了走头无路的地步。
B.张三不仅工作能力好,又笃实可靠,因此备受重视,是炙手可热的挖角对象。
C.几位实业家一口同声表示,创业维艰,守成亦不易,必须战战兢兢,才可能鸿图大展。
D.考前他抱著势在必得的决心,期待一举金榜题名,没想还是名落孙山,真教人为之挽惜。